创业板屡创新高,暴风科技的示范效应,注册制的实施、新三板制度的改革,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打开了新的局面。原来搭建了红筹架构的境外上市公司,现在纷纷考虑“去VIE(协议控制结构),拆除红筹架构”,探索回归国内A股的路径。
对此,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吴敏文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表示,未来3年内将有近1000家美元背景的“存量创新公司”集体回归国内资本市场,或吸引近两万亿美元的资产要进入A股和新三板市场。
“互联网+”概念 已向中国转移
证券时报记者:暴风科技36个涨停板是拆除了VIE结构的经典例子,你怎么看中国资本市场互联网概念公司的高估值?
吴敏文:以暴风科技为例,2010年底它就拆除了VIE结构,市值最高达到400亿。这是国内资本市场给“互联网+”企业的估值,所以大量的美元项目回归国内市场,特别是新三板。据统计,原来去美国上市的拆VIE企业的总量大概是2000亿美元。现在,这类企业美国和中国的估值差异是倒过来的,基本上中国是美国的十倍,是20000亿美元。
举个例子,分众传媒,在美国不到300亿市值,这次回国直接借壳之前的估值为500亿,如果分众传媒回归后,股价到40元,市值就是2500亿。这两个例子都说明,“互联网+”概念,已经从华尔街开始向中国转移,这不是一个偶然事件,这背后有深刻逻辑和原因。在可预期的将来,刚才所说的2000亿美金的VIE项目,跨入A股市场,对改善中国A股市场和新三板市场的结构,将会有巨大的帮助。这些企业陆续回归,将使得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再是由工商银行和中石油统帅的市场,将成为“互联网+”改造之后的充满生命力的、充满希望的资本市场。
证券时报记者:新三板和创业板对于“互联网+”概念下的企业和一些创业的企业有哪些意义?
吴敏文:与“互联网+”企业和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相关联的第一个是新三板。因为创业板是即定的体制,新三板是增量市场,是中国创新和成长型企业的主战场。现在整个新三板有2500家左右的企业,但这些企业里面,创新型、创业的企业,高技术企业、高科技企业占了80%,所以这是中国真正的创新创业企业的主战场。
新三板的融资能力在快速上升,今年一季度新三板的融资数量,已经超过了去年A股IPO(首次公开发行)的一半。新三板对创业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应该是一个沃土。
首先,挂牌程序非常简便,再融资限制少。同时,在整个管理制度上,新三板市场将会实行分层管理制度,对不同的企业进行分层,这既是帮助企业进行定位,也是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辨识。
证券时报记者:市场上认为,目前创业板和新三板都存在较大的泡沫,对此,你怎么看?
吴敏文:现在创业板的整个市盈率大概是120倍左右,而新三板市盈率大概在40倍左右,与创业板对比来讲,新三板总体估值都不高。从业绩来看,根据2014年新三板企业发布的年报,平均业绩增幅为24%,这个业绩增长比创业板好。所以整体上,新三板市场的企业的成长型比创业板好,但是估值大概只有创业板估值的30%到40%左右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不能认为新三板有太大的泡沫。
现在舆论有一种不好的倾向说新三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,大家去抢钱,一个资本市场长期建设的发展,绝对不能是抱着抢钱甚至是赌博式的心态去面对。
近1000家境外上市公司将回归
证券时报记者:业内专家预计,未来3年内将有近1000家美元背景的“存量创新公司”集体回归国内资本市场。届时人民币基金将全面超越在华美元基金,这近1000家企业回归后,需要多少人民币基金接盘?这笔钱来自于金融机构、民间,还是政府引导?
吴敏文:首先中国将会有很多钱会做这个事,不用担心中国缺钱,没有承受能力去承接美元资金。总规模大概2000亿美元,是按照原始股投资额计算。2000亿美元左右的项目,如果按照估值给10倍左右的空间,开云·平台认为总量上可能会有将近20000亿美元的资产要进入A股和新三板市场,这个数字对中国的整个资金量来讲,并不是什么大数字。 关于资金的来源,政府不一定会有,但是民间资金量是足够的。
证券时报记者:你怎么看创业板与新三板的活跃,对主板市场的影响?
吴敏文:首先,资本市场的层次本来就是金字塔形状的,最上面是主板,然后是中小板、创业板、新三板。过去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之初,就把资本市场定位于服务国有企业改革,才一下子把主板市场搞那么大。
现在做大新三板市场是回到我国资本市场应该有的结构、应该有的层次上去,也就是说新三板做得越大,发展得越快,对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越有利。因此,开云·平台期待注册制的改革能够尽快一点,让资金能够更顺畅的,更快的回到资本市场来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现在的新三板有点类似于注册制的一个预演,新三板发展得越好,对接下来注册制的顺利推进、加速会更加有力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stcn.com/2015/0602/12277679.shtml